“本來覺得能讀書還是去讀書,還能躲一躲行情不好的時候。結果讀完兩年,行情似乎還不如2020年。”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在某985高校修讀第二學士學位、正在找工作的應屆生小劉對觀察者網說。
雖然每逢春招都會出現“最難就業季”的感嘆,但今年,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,形勢似乎格外嚴峻。
據教育部統計,2022屆高校畢業生預計1076萬人,同比增加167萬人,規模和增幅均創新高。
考研人數也在2022年達到了創紀錄的457萬人,減去110萬左右的計劃招生人數,意味著有300多萬考生或是“二戰”“三戰”,或是流入春招市場。
另一方面,新冠疫情陰霾仍未散去,對就業的影響也在持續。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,部分企業擴大吸納就業的能力也有所下降。
而對許多畢業生來說,近期散發疫情導致的封校、線下招聘取消、跨區域實習面試受阻、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延期等問題,也徹底打亂了他們的求職節奏。
收獲一份心儀的工作有多難?
在2022年春招進入尾聲之際,觀察者網和幾名應屆畢業生聊了聊。其中,有人不急于追求一線城市的高薪工作,為放棄秋招offer而后悔。有人一心求穩,偏愛事業編和國企,但也在求職中遭遇性別歧視。還有發現“海歸”優勢已不復存在的歸國留學生,為追求理想愿意接受“996”。
以下是他們的故事:
“如果能重選,我會在秋招就接受offer”
講述人:小戴,南京某“雙非”院校本科應屆生
我就讀的大學是一所二本院校,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。大學期間也參加過兼職和實習,其中有一個線上銷售工作,我的業績比較好,拿到過證書。但我覺得在找工作過程中,這兩段經歷幾乎沒什么用。
我比較傾向于有新鮮感的工作,希望每天接觸到不一樣的事物,像是用戶運營、產品經理或者營銷銷售這方面的工作都可以。但我不是很能夠接受純文職崗,覺得它們特別無聊。不能跟人聊天、不能說話,我會非常難受。
工作地我不會考慮北京、上海這類一線城市,會選擇二、三線城市。薪資的話,到手5000以上就行。因為剛畢業經驗少,什么都不懂,薪資能承擔房租和消費支出就行。
但希望公司規模不要特別小,最好要在100人以上,有些初創公司可能不太適合應屆生從事第一份工作。
去年我參加了秋招,收到5個offer(錄用信),但我最后都沒有接受。
那時還是大四上學期,對自己的就業感覺還好。雖然離畢業很近了,但心理上還是覺得有些遠。而且那幾家公司都要求提前實習,讓我11、12月就去,我是不太愿意的,覺得還沒到要去上班的時候,想趁最后一個寒假玩一玩。
到了春招,明顯感到比秋招難很多,很多考研失利的學生會參與進來,提供的崗位也比秋招要少。
秋招時基本上投的簡歷都會有回應,到了春招,則是大部分“石沉大海”。
3月到現在,我投了100多家公司肯定是有的。有些公司直接給你發拒信,有些連拒信都不發,能有個聲的估計也就一半。
最后進入面試環節的公司有10家出頭,拿到了2個offer。我拒絕了一家零售企業,因為它的管培生可能需要在賣場搬一些比較重的東西,或者盤貨之類的,不是很適合女孩子。
現在我手上還有一家純電車企的offer,崗位是銷售方向,但開出的條件不太能達到我的預期。公司承諾的總薪資里面有差不多五分之二是績效,說是前三個月會全額發放,但后面是會有業績要求在里面的。
我上網了解了一下這家公司目前的情況,這是一家新公司,要去的崗位到現在也是第二年,可參考的案例不怎么多。作為一個新牌子,我覺得它的業績可能不是那么好達成,工資也不是那么好拿的。
所以我還在考慮去不去,也在繼續找其他工作機會。
如果有我很喜歡的崗位,待遇又好,我是可以接受996的。還比較年輕,覺得多努力多奮斗一下,并沒什么問題,畢竟我也不可能在這家公司干20年以上。
我就讀的專業算是比較容易就業的,國際貿易這方面可以報的崗位還是比較多的,在學校學的課程范圍也比較廣。
過去我們學長學姐大多數也是去貿易公司,從事各種各樣的銷售,教育行業、車企……還有少部分去了國企。應該說畢業就找到工作的難度不是很大。
對比學長學姐之前的經歷,我感覺今年應屆生求職難度提高了,一是畢業生人數比較多,另一方面疫情也打亂了很多人找工作或面試的節奏。
今年2月,蘇州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,我有一個銀行的面試要求線下進行,最后在HR的爭取下才開了視頻面試。但很多情況下,HR不急著招人的話,你不能來線下面,就不讓你面了。
現在,我們同班同學差不多有一半都是“湊合一下”去了家附近的初創公司。甚至有的公司去掉兩個老板,也就是所謂的合伙人,只剩下兩個應屆生員工。
如果讓我重新選擇的話,我應該會在秋招的時候就接受offer,那時公司開出的條件比現在更好,選擇余地也更多。
“本想先讀書躲一躲,誰料行情還不如兩年前”
講述人:小劉,北京某211大學本科畢業后,在某985高校修讀第二學士學位
我本科在北京一所211院校讀經濟學。2020年畢業正好趕上疫情,考研失敗后不想再考了,就去找工作。
2021年12月25日,山東煙臺,參加研究生考試的考生們頂風冒雪進入山東煙臺二中萊山校區考點 圖源:視覺中國
我要求不是很高,線下跑了四、五家企業面試,普遍是私企,工資不如前幾年的本科生高。家里人覺得應屆生身份可以保留兩年,也不太急著讓我找工作。
到2020年6、7月份的時候,國家出臺了第二學士學位政策,可以花兩年時間讀另一個本科學位,出來還是應屆生,想考研也可以考上之后退學。我覺得這個政策蠻不錯的,就去讀了一所985院校的會計學。
本來我和家里人都覺得,能讀書還是去讀書,學一個相關專業作為輔助也挺好,還能躲一躲行情不好的時候。
結果讀完兩年,行情似乎還不如2020年。
今年二次考研失敗后,只能再找工作。
我比較想進事業編,覺得穩定保險一些。傾向崗位一個是財務,因為和第二學位專業對口,另一個是人力資源的員工關系或者薪酬管理方向。
我理想的薪資是稅前8000,但對我來說,不加班和離家近這兩點更重要。我自己屬于沒什么太大追求的類型,也不想拿命換錢,要有自己生活的時間,可以去旅旅游、探探店。
如果給我一份比較心儀的工作,我也可以接受薪資低,比如到手三四千。但我不想加班,除非個別極特殊情況。
我目前的求職進展,雖說有一些國企能進面試,比兩年前有進步,但依然拿不到offer。事業編只要是符合條件的我都報名了,參加了幾場筆試,現在還沒出結果。
目前我還在網上篩選企業投簡歷,但很多都是未查看或者已讀不回,大部分單位對第二學士學位政策不熟悉,有時候還要跟他們解釋。總體來說很不順利。
求職過程中,我能深刻感受到現在的女生真的是太難了。我第二學位的班里,有些男生成績倒數,第一學歷也一般,卻手握一堆offer。
我的成績排班里前幾名,第一學歷211卻沒有單位要,一些條件比我好的女生也是這樣。就很無語。
我一個親戚的朋友是某世界五百強國企的HR,她說男生即使學歷一般,無實習經驗,甚至掛幾門科,都是一堆公司要。但女生即使成績優秀,有很好的實習經歷,或優秀干部的證明,一些公司還是連簡歷都不要。更過的是一些HR為了自己的KPI(績效)拉女生來筆試面試,最后把人家刷掉也不告訴理由。
家里人對我說,像我這樣的學歷,怎么樣都能找個工作,只不過是你自己的滿意度如何。這話我只同意一半。
今年春招我已經比兩年前降低了要求,一方面是薪資,之前覺得自己211出來應該能拿七八千,現在我都覺得四五千、三四千都行。另一方面是企業的規模和實力,之前還想去大企業,現在覺得幾百人的也可以,只要是國企或者事業單位就行。
但到現在,依然沒有確定可以拿到的offer。
我想這可能是大環境決定的吧。疫情已經第三年了,如果我不降低標準,自會有人去降低標準迎合市場;而現在我降低了標準,但其他人可能更沒有原則地去迎合企業迎合市場,到頭來我們還是找不到工作,更別說心儀不心儀了。
我第一學歷專業比較偏理論,大多數人都是要繼續深造讀研。經濟學專業本身沒有很對口的工作,本科出來干財務干人力都可以,我之前畢業實習就是干人事助理。
第二學士學位讀的會計學,技術性就比較強、偏實踐,對口崗位就是公司財務等。
往年好一點大學的畢業生,這種經管大類的專業都不算很難就業,但近幾年會計學的專碩已經成為考研最難的專業之一,很多人流入會計領域,就業形勢越來越不好。
從我周圍同學的情況來看,今年就業確實比較難,班里同學基本都還在找工作。而且大家可能也受社會影響,不管男生女生都想先去試試公務員和事業編,不到萬不得已不進企業。
女生的話,班里不少同學需要靠家里關系,包括我自己也在托關系,自己投遞簡歷大都是進入人才庫的命運。
工作這么難找,肯定有疫情的原因,人心惶惶,企業效益不好,沒活干自然不需要那么多人。以前這時候會有一些在職員工辭職,另謀新機會,但是疫情下大家都在忍耐,自然沒有空余崗位。
而且因為疫情,不斷有人降低要求迎合企業迎合市場,導致企業的要求高胃口大。什么美國碩士回國干前臺,海歸當銀行柜員,國企餐飲服務員要求優秀本科生之類的,有點太瘋狂了。
2022年3月3日,陜西省西安市,西安理工大學2022屆畢業生春季學期首場小型雙選會正在舉行 圖源:視覺中國
疫情對我找工作的影響很大。今年3月本來看到一個事業單位招出納,應該是沒編制,我直接跟人聯系說想去面試。后來北京一下出現確診病例,人家都在居家辦公,面試一直推遲到現在還沒進行。
還有一家國企,一開始是線下無領導小組面試,后來變成線上一對一,最后也沒有通過。
最后就是事業編的單位,報名后干等著,戰線拉得很長,如果期間面試了企業并且定下來的話,到時候事業單位又聯系你,就會后悔。但也沒辦法去詢問或催促,除了干等著沒有別的方法,讓人很焦慮也很浮躁。
“這幾年海歸已經沒什么優勢了”
講述人:小午,英國某高校碩士畢業
我本科就讀于西北一所211大學,學的是工商管理類專業。后來去英國一所QS世界排名前100的學校讀碩士,學的也是管理類專業。
2021年9月回國后,我以應屆生身份參加了秋招。那時候是廣撒網,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從事什么方面的工作,只要是很有名的“廠”要我就可以。
薪資的話,我覺得要分一線城市和其他城市,像北上廣深,基本上我的期望值大概在1萬元左右,再低的話在這些城市生活其實也挺困難的。
秋招那會兒我拿到的offer還蠻不錯的,雖然不是騰訊那樣的“大廠”,也是挺有名的傳統企業。不過,由于是市場營銷崗位,多數這類企業后期會往銷售方向培養,我還是挺排斥直接從事銷售工作的。所以放棄了這個offer。
當時還有一家公司我印象挺好的,但他們要求1月入職,那時剛好是西安疫情最嚴重的時候,我沒有辦法按時入職,所以就錯過了那個機會,只能等春招繼續投簡歷。
到了春招的時候,我的目標就比較明確,針對我研究生就讀的專業去應聘。我會去社交網站上看大家都投了哪些,聽過的沒聽過的公司,我覺得都可以試一下。
春招期間我基本上一天會投5、6家公司,總共投了110家左右。不過,能見到真人的面試大概只有15家。
整個春招我收到了4家公司的offer,最后選擇了一家業內知名的電子制造業公司,是管培生崗位,和我研究生的專業相匹配。工作地在深圳,每月可以拿到一萬出頭。
對于我現在選擇的企業和崗位,滿分10的話我會打8分,我還是挺滿意的。
今年有一千多萬畢業生,求職競爭壓力可能會增加。不過,從我身邊同學朋友的經歷來看,學歷跟我差不多的沒有出現找工作很困難的情況。我看大家去的還都是很不錯的公司,我都覺得是不是自己節奏慢了,要更努力一些。
我在英國上學時的同學,不少人都進了寶潔、歐萊雅這種大型外資企業。說實話挺羨慕他們的,因為這種企業有傳說中的高福利,培養制度也很全面,我個人也非常期待這樣的工作。但可能我目前的經驗不太匹配這些公司的要求,甚至連見HR的機會都沒有。我覺得還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,不要太好高騖遠。
企業都是優中選優,競爭也非常激烈,可能你確實是能力不夠,經驗不夠,或者沒有相關經驗,人家就直接把你排除在外了。所以,找好自己的定位,制定自己的計劃,進入一個優秀的平臺,對我來說已經很好了。
說到“海歸”經歷能不能給求職加分,我覺得一方面是看學校排名,如果排名太靠后的話,HR會意識到你的學校可能含金量不是特別高。有些HR也不太了解你的大學到底是什么情況,所以還是要跟大家介紹一下,比如說你學校的國際排名、專業排名。
但即使學校排名比較高,和國內的985碩士比起來,其實也沒有什么優勢。如果只是普通(海外高校)的碩士,可能還會被“歧視”。有些人會覺得你只讀了一年制碩士,而且這兩年疫情,很多人都只能在家上網課,HR還會問你到底有沒有去國外。
所以我覺得這幾年“海歸”已經沒有什么優勢了,大家都是看個人能力
我覺得求職過程中還是要多投簡歷,首先要看這個平臺是不是你喜歡的,不要太糾結于是不是500強。要“雨露均沾”,即使是小公司,去面試一下也是積累經驗。
此外還要有完整的規劃,我所有面試都是提前做過準備的,包括職責、崗位、公司文化、業務發展等等,我都有提前準備。現在我電腦里光面試就有三四十篇自己寫的筆記。
至于“996”的問題,我個人可能不會很介意“996”,因為我覺得機會更重要,我不希望因為這個問題和HR“battle(較量)”,然后最后失去這個機會,我覺得得不償失。
現在國家也好,企業也好,都在飛速發展,即使是外企,或者你對接的是國外的一些業務,大家有時差,很難避免加班的問題。